基本跑路

Pierre et Yves - Ibrahim Maalouf

终于决定写影评了,其实算不上什么影评,只是这段时间忽然爱上了煲电影。


1.布达佩斯大饭店

一开始是怀着东欧情结去看的,没想到导演表现的是对整个战前欧洲的致敬。二战后世界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科技推动着历史车轮快速前行,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而布达佩斯大饭店,也即将走向使命的终结。

四十多年前,当门童还是一个年轻人,便认识了精益求精的酒店主管,他是一个优雅有讲究的绅士,虽然在某些时候很滑稽,却始终保持着旧贵族般的风度。那时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还是一家金碧辉煌的宫殿,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贵族。透过电影,我们看到了19世纪的欧洲风情。

他们的旅途始于一场谋杀指控。严谨对称的画面,色彩鲜艳的场景,长宽不断转换的荧屏,白雪皑皑的山,都为他们的逃亡增添了象征的意义。他们就像被时代追赶的前朝遗民,一味地逃,试图用雪橇超越摩托车,用19世纪的礼节打动20世纪的粗暴。最后他们的冤屈被洗清,主管去世后门童又获得了这个饭店。可是又有什么意义呢?战争带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留下大饭店在一个全新的世界中格格不入,残败不堪。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是通过一个作家之口讲述出来的,而在电影的开头,一个女孩将花放在这个作家的墓前。不论是门童还是作家,和那个时代有关联的人,都一个个离开了,世界终于完成了一次换血。



2.伊夫圣罗兰传(Pierre Niney edition)

并非一部中规中矩的人物传记,反而更像一部跳跃式的爱情片。以YVES人生的几个转折作为分割点,记录了他和pierre的感情历程。在电影里面,从一见钟情开始,即使后面两人互相伤害刺激对方,pierre便一直陪在YVES身边,从未缺席YVES任何一场时装show。但是最触动我的,反而是YVES对pierre说出“I love him, but you are my life of love.”的那一刻(啊没写过耽美文不知道怎么表达)仿佛长舒一口气:他们终究不会分开。一如上面的音乐一样,低低流转的钢琴如四十年如一日的陪伴,伴着悠长的萨克斯管,透着无奈与浪漫。

名人的风流韵事总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这部电影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好奇心而存在的)只是这些名人往往被标签化,然而很少人去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揣摩,去演绎,最终也只是隔靴搔痒,真正的精华早已被本人带进棺材,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这部其他的亮点当数里面的几场时装show了。在1976年那一场,模特穿着YVES设计的衣服,画面和16年前竟然有些重叠。16年前的YVES还是初出茅庐的年轻设计师,会真挚地赞美模特的美貌,小心地为她们戴上项链;而16年后,大名鼎鼎的YVES躲在幕布后面,透过小洞看着他的模特穿着大胆前卫的衣服,泪光闪烁。Callas的歌声为这一幕染上了几分沧桑,画面里面的人都累了。

在电影的最后,YVES叫住了pierre,而晚年的pierre拿起YVES的作品由衷地赞美,待他放下时,椅子上的人早已不在。



3.甜蜜蜜

(很不擅长写爱情片的碎碎念啊)96年的片,黎明和张曼玉在片里分别饰演来自天津的港漂男和来自广州的港漂女,他们的感情萌芽于八十年代,跨越了97年香港回归,兜兜转转还是在一起。

好吧,其实真正想哭的地方是张曼玉叫警察翻转曾志伟身体看米老鼠的那一幕。



4.20岁的差距

年下男的恋爱,听起来很浪漫但很不现实。女主说得好,当她40岁时他20岁,当她50岁时他30岁,她60岁他40岁......不是所有人适合“一边走一边看风景的”。可惜烂尾了,结局停在了最好的地方。

Pierre Niney演的大学生演得很可爱,粉红色hello kitty摩托车是亮点。



5.路德维希二世(2012)

历史就是剧本系列,国王本人的人生经历本来就是一个传奇,但是为什么和茜茜公主关系密切这一点得不到体现,反而纠结于国王的取向和对歌剧近乎疯狂的热爱上面呢?历史不好评论,他在位时巴伐利亚保持了相对的和平,他死后留下了举世闻名的天鹅堡。

画面不得不说很华丽,演员不及国王本人帅,但胜在将国王演得入木三分,完全符合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瘦削,苍白,病态般神经质。

评论(3)
热度(2)

© Aufhören | Powered by LOFTER